中老年人别再这样洗澡,真的很危险……
发布者:管理员
浏览量:832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3日
几年前,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丁亚辉主任医师曾发过一条让人唏嘘的微博《一桶冷水毁了一个家》。这场悲剧的开始,只是一桶想用来消暑的冷水。这场悲剧的开始,只是40小时前的一桶冷水,一桶想用来消暑的冷水。在患者将这桶冷水浇到自己身上之前,他是一个被旁人认为“身体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
可浇完冷水后,他就开始出现了持续性的胸闷。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只是中暑了,就一直熬着没去医院。几个小时后,他发觉情况越来越糟,还出现了胸痛,立即赶到当地医院看,结果发现,居然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当地医院也很专业,赶紧给他做了介入,用支架开通了完全堵塞的前降支,但他的情况仍在一点点地变差,血压开始支撑不住,胸闷再次加重,身体内环境也逐渐崩溃。终于在到达我们医院的那一刻,他的心脏彻底停工了。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悲伤的故事中吸取教训,避免骤冷刺激,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2019年曾在健康时报刊文,自己的一位亲属,刚过70岁,就在一次洗澡时突然倒地去世了,心源性猝死,令人悲哀。辽沈晚报曾报道,2013年夏季,沈阳40岁男子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引发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没有抢救过来。法制晚报也曾报道过类似案例,2012年夏天,北京一名19岁的年轻小伙洗澡后和同事聊天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虽然经过现场同事抢救短暂恢复了心跳,但最终仍未抢救过来。好好的洗个澡,为啥就出意外了?多是因为这几个原因!为了保护皮肤,水温不宜太高,应与体温接近,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水温过低则会使皮肤毛孔突然紧闭,血管骤缩,出汗散热受阻。夏天有些人尤其喜欢洗冷水澡,但从热环境突然进入到冷水澡的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意外。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头脑风暴”后都很喜欢洗澡“醒神”,但是,要注意,在脑力劳动后不宜立刻洗澡,应该休息片刻再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杜作义2015年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解释,脑力劳动时,大脑高速运转,对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刻去洗澡,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进行转移。而在洗澡过程中,体表对血液的需求量大,这很可能会立刻造成大脑供血量迅速降低,引起供血量不足导致晕厥。武汉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曼华2016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酒和热水的刺激,会导致体表血管扩张,大量血液从内脏转移到体表,脑、心、肾等重要脏器会因此出现缺血缺氧,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老人一定要提高警惕。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内一科主任医师吴朝晖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运动后别立即去洗澡。因为机体受到热水刺激后,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血管扩张,使流向肌肉和皮肤的血液进一步增加,导致其他器官供血量不足,尤其心脏和脑部。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来说,一旦引起心脏和脑部严重供血不足,很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北京120急救中心医生刘江2014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老人感冒体虚时,洗澡容易出现意外,一定要等身体好了之后再洗澡,一定要洗澡,要在家人照料下进行。刘江医生表示,饭后也不能立即洗澡。因为饭后一小时,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此时洗澡,会加剧心脏缺血。有些人洗澡习惯“泡在水里”。爱干净是好事,但洗澡时间过长对身体并不好。罗大伦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老人、小孩及心血管患者最多不超过20分钟。时间过长,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心跳和血压上升,导致心脏负担增大。洗澡第一步应该先做什么?洗头?错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黄佳在“科普中国”微信公号发文:人体毛孔也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遇热时会迅速张开,如果不先洗脸,白天脸上积累了一天的化妆品、路上飘来的灰尘、皮肤自身分泌的油渍就会趁毛孔大门开启之时,悄悄潜入。久而久之,毛孔就会被堵塞,黑头和青春痘也会越来愈多。因此,先洗脸可避免脸部毛孔进入过多异物。清洗身体也是有顺序的,应先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等身体适应后,再清洗躯干。记住不要过度清洁,不要反复使用毛巾在肌肤上搓擦,你洗的是皮肤不是铁皮,否则易损伤皮肤,使皮肤角化层脱落,皮肤会更干燥。一是可以避免冷热交替刺激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减低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热水冲洗,头皮跟头发在水蒸气中得到充分滋润,更利于清洁及头皮健康。罗大伦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洗澡前,最好先喝杯热水,让身体保持温暖状态。这杯水非常重要。因为洗澡时一般会流失汗液,很多人洗澡后口渴,如果此时体内津液不足,又有汗液流失,那经络空虚,出来后猝然感受风寒,则寒气更易进入体内。洗澡后可再喝一小杯,使身体继续温暖,汗液不至于匮乏。